
近日,澳大利亞快速焊接技術公司K-Tig披露了與美國金屬粉末生產公司Metal Powder Works(MPW)的合并事項,雙方成功合并后,K-Tig公司將重新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(ASX)上市。
澳大利亞K-TIG公司
澳大利亞鎖孔氬弧焊(K-TIG)公司是專注于高效焊接技術研發(fā)與設備生產的創(chuàng)新型企業(yè),其核心技術與發(fā)展歷程如下:
1.公司背景與創(chuàng)立? ?創(chuàng)始人?:由澳大利亞物理學家Jarvis Laurie于2012年創(chuàng)立,其核心技術“鎖孔氬弧焊”(K-TIG)最初由Laurie在1997年發(fā)明,并依托澳大利亞聯(lián)邦科學與工業(yè)研究組織(CSIRO)完成研發(fā)?。 總部?:位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,產品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伙伴網(wǎng)絡?17。
2.核心技術:K-TIG焊接工藝? ?原理?:在傳統(tǒng)氬弧焊(TIG)基礎上,通過大電流(>300A)形成高能量密度電弧,產生“鎖孔效應”實現(xiàn)深熔焊接。該技術無需開坡口、填絲或多次焊接,單次即可穿透中厚板(如12mm不銹鋼),且單面焊雙面成型 ?。 ?優(yōu)勢?: ? ?高效性?:焊接速度比傳統(tǒng)TIG快100倍,例如12mm不銹鋼焊接時間從數(shù)小時縮短至幾分鐘?。 ? ?低成本?:節(jié)省90%以上的焊材與電力消耗,降低80-95%的綜合成本?。 ? ?高質量?:焊縫力學性能優(yōu)于傳統(tǒng)TIG,疲勞壽命顯著提升,滿足核工業(yè)、航空航天等嚴苛標準?。
3.?應用領域與市場? ?行業(yè)覆蓋?:主要用于碳鋼、不銹鋼、鈦合金、鎳基合金等材料的中厚板焊接,適用于壓力容器、管道、船舶制造等領域?。 ?技術適應性?:對裝配誤差容忍度高(間隙容忍度達板厚10-30%),操作簡便,且焊接數(shù)據(jù)可追溯?。
4.?技術發(fā)展里程碑? ?1997年?:K-TIG技術獲國際專利,首臺焊機問世?。 ?2012年?:公司正式成立,推動技術商業(yè)化?。 ?2023年?:持續(xù)迭代工藝,優(yōu)化電弧集中度與焊縫成型質量,擴大在工業(yè)領域的應用?。
咨詢:135 2207 9385
Metal Powder Works公司(MPW)
MPW公司以其Direct Powder工藝而聞名,這是一種新穎的粉末生產方法,可將優(yōu)質棒料轉化為金屬粉末,產量高達95%。與通常僅實現(xiàn)20-30%產量的傳統(tǒng)粉末霧化技術不同,Direct Powder是一種機械驅動的工藝,可減少能源輸入和材料浪費。
由于MPW的工藝不涉及熔化,因此Direct Powder 避免了可能導致粉末流動和一致性問題的超細顆粒和不規(guī)則形狀。在室溫下生產粉末還使公司能夠嚴格控制其化學成分,確保批次之間的均勻性。
憑借在美國海軍防御領域的強大立足點,這項技術已經在銅、鎳、鋁和青銅合金的生產中發(fā)揮著關鍵作用。據(jù)報道,MPW與美國核工業(yè)和國防工業(yè)的合作促成了鋯粉末的誕生,而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關系正在支持鈦粉末的生產。此外,還計劃到2025年將CP-Ti產量擴大到2,000公斤。
企業(yè)紛紛加速金屬粉末布局
近年來,增材制造從原型制造向終端制造邁進,行業(yè)進入快速成長期。隨著金屬3D打印零件生產量的增加,市場上金屬粉末材料種類偏少、專用化程度不夠、供給不足的弊端也日益顯現(xiàn),其潛在的缺乏高品質、無缺陷的金屬粉末問題也更加突出。在此背景下,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(yè)加速了在相關領域的布局。
國外方面,Metalysis加大了研究工作力度,在其位于羅瑟勒姆的探索中心增加了3臺Gen 1裝置,將其第一階段的材料開發(fā)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;此外,公司還購買了一臺40kW的Tekna 球狀體,用于生產為特殊應用量身定制的球形粉末。前幾個月,總部位于盧森堡的3D打印金屬粉末供應商AM 4AM獲得了130萬歐元的種子資金,用于擴大生產設施、提高制造能力和開發(fā)新材料。
國內方面,有研粉材公司2024年3D打印粉材銷量同比增長了三倍,但仍表示公司產能受限,計劃明年擴產3D打印粉末產線。此外,鉑力特曾計劃投資10億元,進一步擴充原材料粉末產能,以滿足增材制造產業(yè) 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。
結語
此次收購凸顯了3D打印市場日益增長的整合趨勢,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尋求控制供應鏈和提高粉末質量,未來像這樣的戰(zhàn)略收購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。